赵志强:从药贩到产业链“合拢者”的岷归人生

  甘肃岷县中国当归城,凌晨五点的灯火下,赵志强抓起一把当归端详,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审视一件艺术品。

  凌晨五点的岷县中国当归城,灯光点点,人流交织。赵志强穿梭在药材摊位间,不时抓起一把当归仔细查看,时而与药农低声交流,对药材成色、市场价格已然了然于心。

  这位岷县陇萃源中药材信息平台的负责人,十六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清晨。从传统药贩到信息平台负责人,赵志强用十六年时间,编织了一张连接药农与市场的大网,合拢了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各个环节。

  起步,从传统药贩到电商先锋

  1986年出生的赵志强是地道的岷县人,2004年初中毕业后,他便跟随家人从事地产中药材经营。像大多数岷县年轻人一样,他的起步始于最传统的药材买卖。

  四年后,赵志强不再满足于本地经营,开始带着家乡特产走南闯北跑市场。

  正是在跑市场的过程中,他偶然接触了电子商务,并通过互联网与新疆客户对接了“第一单电子商务订单”。

  初次尝试电商便获得甜头,赵志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改变岷县中药材交易模式的重要契机。他认真研究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各地客商建立业务关系。

  几年间,他的业务量从几吨迅速增长到几百吨,这一增长让他坚定了走电子商务之路的决心。

  转型,搭建信息平台破不对称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2011年,赵志强跑到全国专业药材市场,成功与药通网信息平台对接,成立了岷县药通网办事处,开始从事中药材信息服务。

  赵志强不仅积累了行业经验,更对药农的信息匮乏有了深切体会。“做药材买卖,信息就是金钱,”他曾感慨道,“但很多药农因为信息不畅,辛苦种出的好药材卖不上好价钱。”

  2015年,赵志强在岷县成立了陇萃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一百万元。一年后,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办了陇萃源中药材信息平台。

  该平台为药农、药商、药贩和药企提供了准确、及时、便捷、高效的中药材信息服务,解决了传统赶集交易以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破局,金融活水滋润产业根基

  “做中药材销售流动资金需求很大,不贷款就没办法干!”赵志强曾坦言。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大多数提供不了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邮储银行岷县支行的“流水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款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产品,主要审查客户的银行流水、个人征信和合法手续的实体经营店。

  赵志强不仅自己贷了100万元,还介绍了合作社的其他9个人去邮储银行贷款。

  “流水贷”产品后更名为更贴切的“岷归贷”,实现了贷款产品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完美结合。截至目前,岷县支行累计发放“流水贷”40余笔共计3700多万元。

  腾飞,铁路开通带来发展机遇

  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岷县不通火车的历史。这对岷县中药材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赵志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他说,兰渝铁路的开通不仅让物流运输的成本降了下来,来岷县考察的客商多了,合作社的订单也多了不少。

  “兰渝铁路开通后,成都、重庆过来的药企、药商也多了起来,直接和我们来对接业务的就会增加多一点,”赵志强说。铁路开通后,订单达成率明显高于以前。

  交通的改善,使得岷县这个“千年药乡”真正与全国大市场连接起来。

  引领,从个人成功到行业带动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赵志强不再满足于个人成功,而是着眼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2018年9月,赵志强携甘肃药商代表团参观考察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洽谈业务合作。这次考察,为岷县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赵志强和他的团队对交易中心搭建的全新中药材大宗电子交易平台、复合电商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志强还针对中药材大宗交易商业模式及业务结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通过业务交流能与交易中心在中药材贸易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根基,岷县药材的独特魅力

  岷县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这里的气候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优质中药材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目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其中当归3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

  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在主产区甚至可达90%以上。

  作为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25万吨,交易总额近80亿元。

  愿景,产业链合拢的富民梦想

  赵志强的故事,是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走南闯北的药商到信息平台的负责人,他见证并参与了岷县中药材产业的蜕变。

  陇萃源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综合性产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公司,现已形成以陇萃源产地中药材信息领域板块、陇萃源中药材初加工领域、陇萃源销售领域,陇萃源中药材质检仓储圈以及产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综合服务领域等“四块一综合服务圈心”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生态链,与此同时,陇萃源开拓创新,积极致力于数字信息化产业升级,成为立足“陇药经济带”打造陇药区域化品牌“走出去”的标杆企业。

  陇萃源中药材初加工厂涉及当归、黄芪、党参等品种的产地加工,当归初加工厂4个,党参初加工厂2个,黄芪初加工厂3个,当归年销售800吨、黄芪年销售400吨,党参销售200吨左右,公司现有员工22人,销售团队主要以单品种专业化、年轻化、精准化搭建,年销售额4500万-6500万。

  如今,岷县中药材产业已形成集种子种苗、药材种植、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赵志强的陇萃源信息平台,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赵志强和他的团队,正如岷县无数中药材产业从业者一样,在泥土与数字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在岷县,像赵志强这样的药农还有很多。他们凌晨四点便从家里出发,带着自家的药材前往市场,由于药材品质好、成色足,不一会儿的工夫,整车当归便售卖一空。

  赵志强和他的信息平台,正是连接千千万万个赵七娃与全国大市场的重要桥梁。

  从田间地头到交易市场,从放苗下地到成交变现,赵志强合拢的不仅是产业链,更是岷县药农的致富梦想。纪实摄影家:段双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