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里的暖光

  □陈之昌

  秋末初冬周末,南方的寒意总带着几分缠绵。车行在山区公路上,一簇簇野菊却在路旁肆意怒放,泼洒着亮眼的绿与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抹生机恰是冬的信使,抬头再望,冬阳下的常青树依旧苍翠,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那所山区敬老院,正静静藏在这片青山绿水间。

  跟着院长走进院子,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晒着太阳唠嗑。见我们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投过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我们先把带来的饼干、蛋糕一一递到老人手里,随后便忙开了:男志愿者抢着做力气活,扫地、搬桌椅,动作麻利;女志愿者则发挥细心的特长,帮老人洗衣叠被,坐在床边陪他们拉家常,整个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健谈的张大爷早就认出了我是上次来的志愿者,他走到我身边,笑着问:“陈同志,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跟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一起又跑这儿来?”我认真地回他:“张大爷,做志愿哪分年龄呀?这既能让自己多学多练,还能照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劲儿做点儿小事,弘扬正能量。我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以后还得常来,为大伙、为社会多尽点力。”张大爷听着,不住地竖大拇指,还学着年轻人的样子,给了我一个“点赞”的手势。我忍不住笑了,他也咧开没牙的嘴,笑得格外开心。

  风还带着寒意,可院子里的气氛却越来越暖。几个在家从没洗过衣服的“90后”“00后”姑娘,这会儿正对着盆里的衣服犯难,动作生疏,手法也不熟练,活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般手足无措。一旁的刘奶奶看在眼里,急着站起身来。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年轻时给人做过保姆,洗衣做饭样样精通。她颤巍巍地走过去,虽然手脚有些笨拙,却还是一步步教姑娘们怎么搓、怎么拧,还笑着说:“姑娘们别嫌我老啊,我年轻时洗衣可是有‘绝招’的!现在干不动重活了,教你们这点本事还成。”姑娘们一边跟着学,一边跟刘奶奶聊家常,脸上的羞涩渐渐变成了灿烂的笑。

  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我忽然有些感慨。作为志愿者,我们总说“助人”,可其实也是在“自助”。帮老人解决难题的同时,我们学会了沟通,懂得了关爱;看着老人们露出笑脸,我们也更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志愿服务或许很小,它能覆盖的范围有限;但它又很“大”,因为在这小小的敬老院里,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触摸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

  冬阳正好,洒在每个人身上。这一刻,无论是院里的老人,还是忙碌的志愿者,都在用心感受着这份冬日里的暖——那是阳光的温度,更是和谐与友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