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李钊

  1945年初春的一场冰雪,青松垂首,红梅含泪。巍巍嵩岳,滔滔黄河,缕缕春风都在传颂着你的英名——李钊。

  李钊,原名李蓓菘。1918年9月出生于牟山脚下,官渡水旁冉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李蓓菘聪明睿智,争强好胜。在学校读书时就锋芒初露。16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牟县初级中学。抗日战争爆发,满怀报国之志的他,毅然离家出走,只身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因崇拜革命先驱李大钊,更名李钊,入抗大六分校参加革命。1940年8月被组织派往冀、鲁、豫军区129师85团,加入革命队伍。1944年7月,接转到以皮定均为司令、徐子荣任政治委员,新组建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35团2连任指导员。李钊随军辗转于沦陷区对日寇的战斗中。为开辟登封、密县、伊川、荥阳抗日根据地,李钊英勇顽强,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1945年1月28日,临近春节,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团长王诚汉部署战斗任务:据可靠情报,偷袭我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日寇大队,驻扎在登封石道镇。35团接到上级命令,于今晚紧急出击,打日寇一个措手不及,彻底粉碎日寇猖狂的偷袭计划。

  傍晚时分,北风呼啸,漫天皆白,部队冒着大雪出发了。于深夜两点到达指定位置,并迅速对日寇大队驻地形成了包围。一声号令,部队如天降神兵,发起了凌厉的猛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惊天动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二连担任正面主攻。指导员李钊、连长李凤钢各带两个排,像尖刀一样直插石道镇街中心。日寇慌乱中死守工事,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惨烈。李钊带头冲锋陷阵,战士们也越战越勇,但由于情报有误,面对的竟然是一个五百多人的日寇大队,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轮番冲击到拂晓,团部命令撤出战斗。不利的战斗形势,李钊率两个排,主动请求掩护撤退。在敌人疯狂的反扑中,李钊身负重伤被俘。

  天亮后,日寇将李钊押送到颍水河边的“娘娘庙”中,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共产党员的李钊始终坚贞不屈,破口大骂日寇的侵略行径。敌人无奈,又把他押赴刑场。李钊誓死不降,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气节。以年仅26岁的战斗人生,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勇抗日壮歌。

  石道镇歼灭战,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我35团一百多名将士血染疆场,但也粉碎了日寇偷袭我根据地的部署。同时打死“日军”三百多人,日寇大队长也被我军战士当场击毙,重创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牟山松色壮中岳,血沃平原颖水河。国难当头侵略恨,贯盈恶稔鬼魔歌。泪飞如雨朝天阙,雪舞冰天钓鱼蓑。正气凛然成大义,扬刀策马斩阎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登封出于对英烈李钊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敬仰,李钊烈士陵墓移入登封烈士陵园,重新安葬。他的革命事迹也铭刻于登封烈士纪念馆。在我们中牟县,李钊是第一批由时任县长冯国彦亲自挂牌的烈士,烈士陵园纪念碑刻下了他的英名。

  解放以来,李钊所在部队的领导和战友,纷纷采取不同的形式,缅怀和凭吊这位为抗日捐躯的共产党员。1984年清明前夕,原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参谋长沈甸之将军,从北京寄来《吊好战友李钊》诗一首。老将军在序言中写道:李钊同志,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系豫西抗日先遣支队35团2连指导员,也是我的好战友。1945年初,在登封石道镇同“日军”作战时,负伤后被日寇杀害。如今长眠地下已四十年矣!今清明将至,思友心亦切,故遥寄数语,以表示对李钊烈士及其他各位烈士的深切悼念:

  涓涓清流,袅袅岸柳。颍水之滨,埋我战友。

  李钊同志,素为知交。军政全才,战场英豪。

  随军豫西,进抵嵩岳。奋勇杀敌,捐躯石道。

  共产党员,铜铸铁浇。年月虽久,深情永牢。

  敬仰怀念,气正节高。清明将至,寄语凭吊。

  抗日英烈李钊,你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

  注:沈甸之,河南郾城人,新四军老战士、离休老将军。著名军旅书法家、诗人。原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参谋长。

  (李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