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背后的故事

  近日,中国经济网报道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哈铁印刷有限公司综合车间票据班组的工长代起华的故事。电子客票实施后,代起华所在班组纸质火车票已经由每天最高峰印制一百五十万张,缩减到每天七千张。班组人员也由过去的17人,缩减到如今的2人。

  为了保障偏远地区百姓出行需求,尤其是对慢火车的需求,代起华他们每天需要制作纸质火车票。火车票不同于公交车票、大巴车票,价格也从2-6000元不等。为了防止造假,扰乱运输市场,火车票必须具备防伪功能。火车票的印刷用纸和人民币一样,都是采用特制专用印刷纸,生产运输的过程也是十分谨慎、小心。

  2020年6月20日,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覆盖1300多个普速铁路车站,越来越多的旅客享受到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带来的便利,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偏远地区、尤其是东北的山区、林区、牧区等边远地区,电子票暂时无法推广实施,当地村民出行需要慢火车。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偏远地区的代售点仍为老人出具纸质车票,方便他们乘车。铁路“造币厂”制作的这些车票主要就是给这些特殊旅客使用。

  从纸质票到电子客票的历史演变,我们看到了国家科技的进步。从纸质票到电子客票和纸质票共存的历史演变,我们看到了国家民生的温度。随着国家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口也在逐年上升,贫困差距不断增大,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也越来越明显。在优质服务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精准”二字,如何做好精准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铁路发展的红利,是铁路发展的大方向。近年来,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时速350的高铁速度,不断突破的技术堡垒,这是铁路的快,快得风驰电掣。从支持现金购票、爱心通道、重点旅客服务,再到爱心版APP,这是铁路的慢,慢得毫不含糊。智能时代,让老年人、偏远地区“慢”得更从容,保障出行需求,不仅是全社会应有之态度,更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民者,万世之本也。”“慢”背后的坚守,让民生温度不断升温,筑牢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百姓有期盼,铁路有举措。铁路快发展,不忘慢服务。(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