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鲁山县四棵树第三小学 汪录雅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其生活、工作的基础,承载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语文课程,贯穿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成为学生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性不言而喻。如何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标所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一、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只有认真的钻研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一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不但要和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段目标、教材中的单元目标相适应,还要紧扣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及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拔节点
教师对文章的准确解读固然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制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教学目标只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在"最近发展区"上下工夫,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从个人视角和学生视角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多次解读,准确捕捉文本中哪些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点,哪些是他们会感到陌生和困感的点。同时要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点,由于不同学生在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一个班中的学生也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正视这个差异,在教学目标上实行分层设置。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既体现出知识教学的层次结构,又能使不同层面问题分别呈现,给人以教学层次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感觉。对基础好的学生目标制订少高一点,即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鉴别、审美、独创能力;对基础一般的学生目标制定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加快其学习水平的提升;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目标制定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二、唤起情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巧设导入,以情入课
一节课之始,就能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对一节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一节课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把握兴趣,注重激发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就是下一节课最好的开始。
三、巧设情境,师生互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以境动人”,还要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影响力,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从而创设课堂互动的合作点。
1.创设“质疑”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质疑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地迎接创新的挑战。
2.创设“表演”情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广,除学优生外,还要顾及到基础一般的学生及学困生。在表演中,教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学生的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让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3.创设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材的开放性,教材的空间,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创造的空间。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上课时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性之一。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最后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阅读好的文章及课外书籍,接受优秀文化的滋养。